根据起点研究院实地调研,受益于国内共享换电、新国标和海外需求增长等实共同推动,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将超过5400万辆,两轮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将继续强化。
庞大的市场空间催生出大规模的电池需求。当前,锂电池、钠电池等加快渗透,加速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转型。
在起点研究李振强看来,至2030年,电动两轮车电池将呈现“锂钠铅共舞”、三分天下的格局。电动两轮车从铅酸电池到锂电化、钠电化是大势所趋,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能让车更轻便,续航里程更长。同时钠电池应用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8月25日,起点研究李振强在第三届中国(锂电钠电)电动自行车论坛做了上述判断。
近年来受新国标影响,锂电渗透率快速上升,但近两年经历了碳酸锂价格至60万元/吨的暴涨,渗透率有所下滑,厂商为控制成本支出而选择相对便宜的铅酸电池。同时两轮车锂电池市场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但随着锂电原材料价格稳定、新国标政策进一步完善,在中国当前电动自行车市场超3.5亿的保有量,且每年增量近4000万辆的市场空间下,锂电替换铅酸进程将提速。
我们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约50%锂电渗透率,对应16GWh装机,未来3年需求复合增速将达30%。在此基础之上,共享电单车的发展以及换电模式的成熟有望继续催化增量市场。
从两轮车锂电技术路线来看,市场格局呈现多条路径共存,应用多点开花的局面。由于电动两轮车对锂电池的性价比要求更高,且企业格局分散,因此目前不同锂电材料技术应用共存。在技术端持续迭代升级下,头部企业推出具备高性价比的产品,将引领行业风向。
另一边,钠电池因成本、安全等优势,在电动两轮车上迎来巨大的替代空间。
从政策角度来看,2022年以来,国家工信部等各部分发布的政策规划中,多次提到加强锂电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的研发,7月正式推荐指定标准化钠离子电池符号、命名等,钠离子电池已是研发提升的重点。
从产品端来看,随着钠离子电池逐步运用,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单车售价及净利空间进一步打开。
李振强认为,随着钠电池相关技术逐步成熟,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未来5年内钠电池综合成本有望降至0.4元/Wh以下,成本接近铅酸电池,与锂电池成本有较大优势。这无疑将加快钠离子电池对电动二轮车的渗透率,其产业化将策动两轮车新一轮变革。
预测2025年/2030年钠电池市场规模分别达到91GWh和1132GWh,未来8年钠电池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2030年钠电池在两轮车出货量达到8.6GWh。
总的来看,电动两轮车行业已逐渐进入以产品升级、产能扩张、渠道布局、品牌价值为主导的良性发展阶段。值此两轮车产业高速发展期,整个产业链上下更需要协同合作,探讨发展新模式,共享前沿新技术,推动构建锂电、钠电、两轮和共享换电全产业链良性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