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又有新动态。
据中国能建安徽院官方消息,近日其中标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是目前华东区域最大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
资料显示,该项目建设300兆瓦/600兆瓦时,含270兆瓦/54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和30兆瓦/60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共设置81套磷酸储能单元和9套钠离子储能单元,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升压站,项目预计2023年6月全部投运。投运后,将促进风电、光伏、储能与大电网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
此外,9月底华阳集团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全球首条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仪式在山西阳泉市举行。申港证券认为,以此为标志,钠离子电池实现了从中试到量产的关键转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什么钠电池有望首先在储能上爆发?
钠离子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将普通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换成了钠离子,事实上,虽然钠电池核心的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指标均弱于锂电池,但其成本优势仍使其在储能等下游应用场景具有较高经济性。
资料显示,钠离子电池主要电荷载体的钠离子地壳丰度约为2.36%,远高于锂离子的0.002%,资源储备丰富,同时各个国家可以采用海水制备钠盐,因此资源分部均匀。
正因为钠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所以其成本比较低,据中科海钠披露,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比磷酸铁锂体系电池低30~40%。
此外,钠电池化学性性能稳定,不容易形成像锂离子电池中锂枝晶那样坚硬的枝晶,安全性较好;此外钠电池可以采用稳定性更好的铝箔做负极集流体,在电池运输环节中,无需担心电压低导致电池性能衰减、失效等问题。
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也较好:在-20℃低温环境中,拥有90%以上的放电容量保持率,远高于GB/T 31486中规定的70%。此外,钠离子电池-40℃低温下可以放出70%以上容量。
当然,钠离子电池也有不足,主要是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较低,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140Wh/kg左右,循环寿命在2000次左右。
申港证券指出,也正因为如此,结合钠离子电池的优势与不足,其更适用于储能电池、两轮车等场景。
国盛证券认为,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池同行中性价比较高,未来将被应用至大规模储能以及低速交通工具领域。其中大规模储能主要包括风力电站、太阳能电站以及家庭储能;低速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物流车、农具车、电动车以及电动船。
首批量产线落地,2023年开始产业化元年
9月30日,华阳集团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全球首条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运仪式在山西阳泉市举行。申港证券认为,以此为标志,钠离子电池实现了从中试到量产的关键转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事实上,除此之外,近期还有多家公司密集公告布局钠离子电池进展。
9月19日,美联新材发布公告称,与七彩化学双方拟共同投资25亿元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14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再度表示,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据财通证券研报,钠离子电池上游资源储量丰富廉价,中游材料成本低廉,制造环节与锂离子电池相通,总体上钠离子电池规模量产化成本比锂离子电池量低35%左右,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东吴证券认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化学储能需求蓬勃发展,长期看在碳酸锂供需紧平衡预期下,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显著,当下钠离子电池从实验室加速走向量产正当时。
其指出,钠电池近两年技术进步显著,在储能、低端动力领域应用空间较大,2023年产业化元年来临,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市场空间方面,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的需求量为123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537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相关产业链及公司
相关产业链方面,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给和电极材料合成,包括纯碱、铝箔、锰矿等,以及各类辅材,涉及基础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产业;中游主要是电芯封装、电池系统构建与集成等,涉及各类耗材和电子元器件;下游为终端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储能和低速电动交通工具等。
相关公司方面,国内钠电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为代表的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这些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以及丰富的钠电池研发经验,研发进度也相对较快。
另一类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包括圣阳股份以及欣旺达等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为铅酸电池、锂电池等领域的龙头,为扩展业务转型发展钠电池。相较于中科海钠等企业,这些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布局,能为钠电池的生产布局提供经验。
以下是相关主要公司及投产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