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2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于上游供应链的“吐槽”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曾毓群在演讲中表示,由于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曾庆洪也在演讲中指出,由于上游材料价格持续高涨,电池企业一路涨价,动力电池的成本甚至能占汽车总成本的60%。目前,除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都没有钱赚。
利润到底是被电池企业挣了还是被上游原材料企业挣了也引发了行业热议。
归根结底,上中下游供需错配已经导致产业链矛盾丛生,构建安全可控、更具韧性、可持续性、融合协同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分论坛三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作为论坛主持,协同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巴斯夫杉杉首席执行官杨捷、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贝特瑞总经理任建国博士、天原集团董事长罗云、欣旺达副总裁梁锐、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大族激光副总裁黄祥虎、奥普特董事长卢盛林等锂电产业链领袖,围绕行业热议话题以及上下游协同锻造安全韧性供应链展开探讨。
话题1:动力电池价格争议
1、动力电池企业在过去的两年确实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车企要求降价,而且是干毛巾要拧出水的方式逼着降价,对零部件企业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由于资源错配、资本炒作以及国际关系种种原因,价格居高不下,对动力电池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动力电池企业一定要跟上下游的企业做到随行就市,在不同的时期,要进行战略协同。矿产资源的锁定以及产能规模的跃升,正在给降价创造一定的条件。
3、动力电池企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上,并且缺陷率从ppm(百万分之一)级别向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提升,电池厂已经负担着中国的能源的转型和升级,不能让电池厂在6个西格玛提升到9个西格玛的情况,还饿着肚子干,这是不对的。
4、动力电池作为一个有关生命的载体而且高科技的产品,理应保持它合理的一个价格水平。
5、中国主机厂应该更多从品牌、软件、智能化等层面去提升整车价值与品牌溢价。
话题2:产业链以技术降本为核心
1、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的是技术的进步,材料企业同样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保障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客户的供应需求,同时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要求。结构件技术进步核心路径:一是轻量化,二是自动化。
2、近几年,锂电装备企业都在降本增效上给动力电池行业赋能,一条产线成本从6-7亿,降到约2亿。很多的元器件包括激光器,基本都在走向国产化,焊接效率、良率不断提升。从趋势看,产线效率正在从单线2GWh,往6GWh甚至是10GWh方向发展。
3、机器视觉主要协助动力电池制造提升效率与品质,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技术有效提升瑕疵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满足规模制造从6西格玛提升到9西格玛的质量控制新需求,护航电池安全。
话题3: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1、行业洗牌加剧,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较过去大幅锐减,预计后期还将进一步减少;多中心化促进“中国+1”策略,欧美加速电池产业链本土化,中国电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产业链抱团出海。
2、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贸易战频发,贸易壁垒高筑,这对锂电材料成本造成很大影响。要想破局,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全球化的海外资源利用能力。
3、应对全球市场变化,中国供应链企业要坚守长期商业逻辑,与全球伙伴进行长期稳定合作,共建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
4、伴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向全球“溢出”,国产设备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出海”,并且成为欧洲、美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选择,市场竞争力远超日韩。
话题4:锻造安全、韧性、绿色供应链
1、创新是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供应链生态的最重要的支撑,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旦创新生态形成,整个产业链就是健康的。
2、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超前的创新链和稳定的供应链构成的产业生态,是打造中国锂电产业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
3、全面创新、全面合作是持续保持中国锂电产业全球竞争优势,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根本保障。
4、积极采用绿色电力,在新基地选址及规划上积极采用水电、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老基地选择光伏、储能等绿色电力。
5、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创新引入高效烧结、废热回收、氧气回收技术,提升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价值链上的碳排放。
6、碳足迹减排路径,在生产设备工艺持续优化及提高上游供应商碳足迹追溯度等维度全面推进,并同步优化能源结构,包括清洁能源及绿色能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