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材料驶向“新周期”
编辑:高工锂电网 更新于:2021-11-02 12:00:00 阅读:
全球电动化格局变化潜滋暗长,锂电材料站上新周期拐点。
市场端,全球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电动化及储能形成双万亿赛道。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16GWh。
巨大的市场确定性下,满足市场短期及中长期的需求成为行业发展主线。以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迅速启动扩产。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锂电池合计新增规划产能已经超过1TWh,达到1157GWh。
与前一轮产能扩张不同的是,本轮产能扩张的单家企业规模体量从十GWh向百GWh跃升,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产能规划超500GWh、中航锂电300GWh、国轩高科300GWh、蜂巢能源200GWh。
同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场战略明显加速,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在德国落地产能布局,远景动力在法国、英国、日本部署产能等。
无论是短期新能源市场高景气发展,还是中长期以锂为动力主导的产业主旋律,都对锂电上游材料供给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供给端,从挑战来看,2021年锂电原材料供应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叠加能耗双控政策进一步发酵,部分材料缺货已经引发“蝴蝶效应”,掣肘动力电池企业产能释放。
GGII初步调研显示,前三季度锂电池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四大主材方面,LFP正极材料由年初的3.5-4万元每吨上涨到6-6.5万元/吨,三元523动力单晶材料的价格由11-13万元每吨上涨到18-20万元/吨;人造石墨负极由3.2-4.5万元/吨上涨到4.0-6.0万元/吨;电解液由3.5-5万元/吨上涨到9-11万元/吨。其它辅材价格也大幅上涨,尤其是PVDF,三季度末价格较年初上涨已超过一倍以上。
目前,VC、六氟磷酸锂、磷酸铁/磷酸铁锂、PVDF、负极石墨化等依然产能偏紧。锂盐方面,无论是澳洲锂辉石还是南美盐湖,由于海外锂资源扩产延期导致今年碳酸锂等锂盐价格飙升,而国内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开发仍需要时间。
从机遇来看,动力电池巨头扩张规模锚定百GWh,意味着将带动核心材料需求向10万吨甚至更大级别跨越。
按照1516GWh粗略测算,电解液、磷酸铁锂(按占比60%计算)需求均有望超过200万吨,负极材料150万吨,隔膜超220亿平方米(按湿法计算),碳酸锂/氢氧化锂需求超过100万吨,PVDF需求超过9万吨,六氟磷酸锂需求超过18万吨。
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直接刺激锂电材料产能大规模扩充,以四大主材为例,截至2021年8月,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1三元正极总规划扩产超120万吨、铁锂正极超240万吨,负极超115万吨、电解液超80万吨、隔膜扩产超100亿平。
GGII的保守判断是,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预计锂电池出货较2020年将增长5倍。若按照目前产能的60%到70%来预测,材料现有及规划产能需要达到2020年的8倍以上。
站在产业链角度,围绕TWh时代的供应链供应维稳与成本管控,动力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的合作也在发生剧烈变化。
一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参与锂电材料链核心资源的锁定,如通过入股、参与定增等方式,下场参与海内外锂矿争夺,绑定LFP材料、六氟磷酸锂材料等。
二是,与锂电材料企业签署长单供应,锁定市场成本优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秩序。
三是,材料细分龙头的优势在今年得到凸显,并且围绕核心客户配套的产能扩张速度加快,后续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的是,步入“TWh时代”,动力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的合作,将打破以往单纯的买卖关系,打造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更大范围、更深次层开展战略合作,重塑新型供应链模式。